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2008年:初二黄班的回顾


2008年初,我受校方行政单位的委托,毅然接下初二黄班的班导师。这一个班级共有44人。
此班的最大特色是清一色皆男生,而且个个超龄。年纪最大的是17岁(1人),最小的则是15岁(28人),其余的是16岁,共有15人。
其中共有28人是2005年本校在籍的特辅班学生,被标榜为学习程度弱,难教的一群。他们是:
1、覃哲良
2、曾智豪
3、詹天胜
4、周怀颖
5、黄树炎
6、冯伟邦
7、颜康达
8、赖伟聪
9、李楚廷
10、李家豪
11、林家伟
12、林耀坤
13、林凯旋
14、黄顺兴
15、徐志良
16、沈伟杰
17、苏振竣
18、孙凯介
19、陈荣岳
20、陈德晖
21、陈元洲
22、郑伟国
23、郑祥健
24、郑富骏
25、郑发扬
26、叶政志
27、杨启豪
28、陈勇航
另外,其中5位插班生(他们是:刘实弘、黄建胜、陈长庆、陈凯彬和王校杰)也大有来头,个个都是因纪律问题被友校开除,只好转换环境。其中一个已经转换了两所独中,在被开除的友校被记了六个大过。更有者因贩卖摇头丸被学校开除只好另寻他校就读。
再者,共有21个同学曾经留过级。
学习路上我和你
所以这一年以来,我带着这一批学生跌跌撞撞的走过来,酸甜苦辣,五味杂成肯定是有的,但我还是抱持“公鸡”带小鸡般的心境,战战兢兢的完成我的使命。我深信我的收获必定也不少。
要如何让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均衡发展,进而达到办学宗旨的前提下 ,班导师 的确要费尽心思,想方设法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以下是本人在今年教学与带班过程的小小心得,也当做我今年来的工作总结,写得零零碎碎,希望大家不啬指教。
谈到此班学生,科任老师常常给予的评语不外是程度差、难教、学习态度不佳……毕竟,学生的基础弱,无法满足老师内心的期许,于是不时就会以二黄班与前段班(所谓的好班)相比较,我班学生也因为如此在学习上挫败感就越大。举个例子:国文、数学和英文科任老师因学生在上课时爱打瞌睡,不专心听课,最后索性有不进班上课的情形发生。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一面安抚老师的情绪,一面要求学生写写学习病历,当中我发现学生都能自我反省,真实的给老师回馈:
元洲:老师,不是我讨厌你,而是我更本听不懂,我努力在听,就是不明白。
发扬:我发现很多A、B、C……符号,但是我从小就不认得它们,我觉得这
些符号和我有仇。
家伟:老师,我学习国文和英文的能力都很慢,所以我跟不上你的教学速度。
伟聪:我一直听不懂,所以越听就越爱睡,不是我不喜欢老师。
家豪:请老师不要走出课室。我们不是不要听课,是因为我们的小学基础弱,
希望老师能了解。
政志:我觉得国文和英文都是我的死对头,我想认识它们,它们就是不欢迎
我,因此我才会在上课时打瞌睡……
文健:我就是因为基础太差才会进入这一班,老师应该知道我们的程度啊,不
要动不动就生气走出去。
振竣:我成绩好的话就不会在这一个班级了,老师不应该拿我们和好班来比较!
柿升:老师,我是从特辅班上来的,成绩本来就不好,小学又没学好国文和英
文,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凯介:老师,你骂得再多,我也不懂如何才能学会国语,因为我就是不会,我
都不知道哪些句子是什么意思,文章更不用说啦……
……
我收集了资料,深刻觉得这些学生无法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诀窍,也发现他们学习上无法坚持或持续长久。于是,我把资料转交给科任老师,希望在两者之间的沟通上能取得谅解,共同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黄松奎校长时期,我曾经在上华文课后,另外挪出10-15分钟为我班学生教导数学,经过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发现同学都能把一些基础内容逐渐掌握。)

我们的目标: 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均衡的发展
虽然学生在智育的发展上不尽理想,但是我却肯定这一班的小瓜在德育、体育、群育、美育和劳育的学习上是有进步的:
在2008年筹募教育基金比赛中,这一群小孩共筹得RM62,025.21,荣获全校第二名,孩子的收获满满(有关学生筹募教育事宜,见《我看见孩子的力量 》。
)而且有4位同学挤入30大名单内,其中包括:
1、 林家伟:第五名(筹得款额为RM26,550)
2、 杨启豪:第七名(筹得款额为RM10,001.99)
3、 林家葳:第十五名(筹得款额为RM5,669)
4、 颜康达:第二十七名(筹得款额为RM4,060)
在此活动中,我班也获得额外RM750的奖励。在学期末时,我带领他们到残障福利中心去从事社区关怀活动,孩子毅然决定全数的奖金捐献出去。
伟邦告诉我:“老师,你常告诉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希望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虽然学习程度差,老是让人家瞧不起,但是我们却认为书读得不好,做人却不能失败。我们虽然无法升班,但你时时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是听进去的。”
我听了倍感窝心,所谓“后段班”孩子的学习可能不是立即让大家看到成效,但孩子内心的改变却是一点一滴的在累积,一点一滴在转化。
在运动反面,我班同学也取得不俗的表现。其中班级篮球赛荣获了冠军,中华行、常年运动会中,个人和团体也获得许多奖项。孩子们说:“我们尽力做到最好了。”我告诉他们:“在课业学习上,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有运动场上拼搏的精神,坚持到最后一刻,不是吗?其中,林耀坤和张河成参加了5000公尺项目。虽然两人身形肥胖,而且包办了最后两名,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跑到终点线。”


张河成(左图)和林耀坤(右图)在5000公尺的项目中,坚持到底,冲向
终点线。

班级辩论赛中,初二黄班让许多人大铁眼镜,过关斩将,淘汰了初三红B队与初二蓝班,窜进决赛。虽然决赛中输本班输给了初三红A队,但李家豪凭着个人突出的表现,荣获最佳辩论员(此外,李家豪在华语演讲比赛中也荣获安慰奖。)可说是虽败犹荣,非常难得。
我常告诉同学,在校学会听说读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学会听,学会讲,更要听懂,说明白,让人家听明白你在说什么。演讲、辩论赛就是最好的磨练机会之一了。反之,得不得奖并不重要,应问问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有收获吗?得失心千万不要太重。
我曾经碰过这样的情形:
一早在办公室埋头苦干,原以为又是美好一天的开始,哪知同事陆陆续续到校后,原本宁静的办公地方,顿时热闹了起来。
“XX老师,你是科组长,昨天的华语诗歌朗诵决赛成绩你有什么看法? ”
平时忙得连作业都无法改完的A老师挑起了新一天的话题。
“是啊!你教的理科班学生没有挤入前三甲?”B老师插嘴道。
……
大家似乎对这个课题很有兴趣,有人提高了声量说道:“这一次的比赛竞争激烈,很难决定,明年必须多派两个老师去当裁判比较好……”
“对咯,XX老师的孩子表现那么好都没拿到冠军……”
……
虽然上述的事情,可能是饭后茶余的话题,不必计较,但我个人对于此事却有几点看法:
(一)、教孩子学习尊重裁判的最终决定: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教育学生“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努力付出,对最终成绩应保持平常心看待。但如果老是也在事后打报不平,发表高见,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二)、不要心中内定优胜的人选:有哪一种比赛,老师的孩子一定是最好的?有哪一种竞赛,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一定是要给予冠军头衔?内心已经内定的比赛成绩是我们应该铲除,也是长久以来必须改变的劣根性。试问,那一些默默耕耘的学生,是否受到基本公平的对待?对这些孩子心灵成长又是否健康呢?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任重道远,有待大家一起配合、努力去实践。学生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多有点耐性,对所谓的后段班学生多一些关心与关爱,必定会发现他们有成长和进步。学生留级也好,退学也罢,在他们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时,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打拼,他们都会有所领悟和体会的,加油吧,各位同道们!为自己,也为了学生。

备注:上学期班上共有4位同学主动退学,他们是:李楚廷(农历新年后家长直接从宿舍把孩子接回家,已转入当地国中,尚未办理离校手续)、黄国伟、黄顺康(此两人为表兄弟关系,因偷窃同学的手提电话被记过处理,家长毅然决定为孩子转换环境) 和黄文健(见《压力,是前进的动力》)。下半年期末考后,黄建胜、刘实宏(于下半年结伴到友校殴打同学,被校方勒令退学)和杨启豪(参考《我能孩子做些什么》及《孩子,回家吧!》。此孩子后来因在期末考时作弊,最终被勒令退学)因纪律问题而一一的离开了校园,诚属可惜。学期末,初二黄班剩下37位同学。

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动力+鸡精:谈阅读与学习

阅读,是非常轻松写意的一件事,而好的书籍却是贵重的珍宝。
有人情绪低落时,需要书籍的慰籍,让生命在更迭起伏,风风雨雨的过程中走得更扎实,更稳健。它使我们的心灵和智慧受到鼓舞,帮助人们从生活的泥沼中爬出来。所以,读书愈多,精神就越健壮而且勇敢。
法国伏尔泰曾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故有人把书籍当作是最佳改造灵魂的工具。它是智慧的钥匙,就好像是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滋补着身上每一个器官的养料,使一些人博学多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管爱书人是持着什么心态去阅读……
我喜欢把书籍当作是最好的朋友。当工作上遇到瓶颈时,花些时间阅读,翻翻书籍,它成了随时在我近旁的顾问官,也是我忠诚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更是我培植智慧的工具。
但是,我更爱学习。唯有透过学习,才能让我的教育工作走得更远,更久,它肯定对我的人生过程造成一定的改变和影响力。不是吗?当我们被校务压得喘不过气,被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问题纠缠不清时,是否觉得好累,无力感呢?那一刻是不是好想立刻就放弃呢?然而,孤军作战或个人的学习,偶尔难免会感觉孤单沮丧,因此最佳的方法是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鼓励,甚至找一班志同道合的学习者(与各独中学科老师的交流、培训进修都是很好的机会),彼此相互的扶持与勉励,如此一来,虽然在通往成功之路前进时,常被面对的“路障”、“崎岖不平”、“凹凸”的路绊倒;纵使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鼻青脸肿,但我们仍然走得踏实。故学习路程越持久,学习的过程必能洋溢着愉悦和欢乐的心情啊!
我这十多年的教学,常会自觉体力已经大不如前,病痛也愈来愈多, 往往会有有心无力之感。不过,保持着“再学习”的心情,却是唯一不变的事实,毕竟人生在每个阶段,每个经历之后,一定会有新的想法、新的点子、新的领悟、新的观点的产生?因此,学习就如习武,无时无刻的练习与复习,活学活用,那么它的价值在“行动”中获得了升华,也只有在行动后才能改变结果,对吗?
总之,阅读仅仅是向我们的大脑提供原料,唯有思考实践才能把知识变成养料,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学习,却滋润人的心房,让人容光焕发,让人更肯定自己,让你的未来更充满斗志!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我看到了孩子的力量

家伟(右一),我班的筹款高手

证严法师说:“一个孩子,能影响一家人,若教师把孩子教好,也间接教育了他们的家庭。社会祥和安定的根本之计,在于教育,不论现在的社会如何,只要教育工作做得好,未来的社会就有希望!”
所以,2008年5月17日至6月9日的筹款活动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当我收到班上同学许许多多的心得报告,回家细细品味着报告的内容时,内心情绪的波动是随着孩子的筹款心情点滴起伏不定。这一些最直接,最真心的内心告白,反映出中华学子在筹款活动中的甜酸苦辣,冷暖滋味;学生意志力的磨练,面对培养挫折的能力,一一展现在在我的眼前。
看着学生一个个的真情告白,深深感动,就如王校长说的:“中华有你真好!”的确,教育需以务实为重,身体力行中,可改变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每一个生命皆有他的潜力,这是人人皆有的本能,教师们应多鼓励孩子发挥他们的潜力,开发他们无限的本能。
还记得家伟在筹款期间,我向他拿了一包三天未曾洗过的脏衣服回家清洗。那令人作呕的衣臭味,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老师付出的可以更多,更多,更多……
6月7日的夜晚,家伟住在我家,半夜时,我发现他喃喃自语,走到床边仔细一听,他说:“先生,对不起,打扰一下,我是巴生中华独中的学生……”那一夜,我很感动,但也辗转难眠……

以下是学生一步一脚印,自我锻炼磨练,并从筹款活动中自我成长学习,激发潜能,顽强意志的心情写照……

“记得去年母亲因为筹款的事与外公吵架。妈妈担心外公骑着老铁马帮忙我出外筹款而发生意外。所以我下定决心今年的筹款活动要靠自己。在我‘牙尖嘴利’之下,爸妈终于点头答应让我出外筹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伟坚强的意志,敢于和说英语的社会人士沟通,就是因为他,让我在这一次靠自己力量的筹款运动中,破了个人的纪录,筹得RM2,240。”
“班导师说过,只要你学习开口说话,就有机会;没有开口,就没有人肯捐钱了。”
- 叶政志 –

“今年的筹款破了历年来的纪录,真令人开心。会有那么好的成绩,都是老师和同学的努力,所以只要大家团结合作没有做不到的事。”
- 陈长庆 –

“和朋友一起出外筹款时,我觉得好累,因为我们得低声下气向社会人士筹款,而且还要看他们的脸色,不好运还得挨别人一顿骂,真是吃力不讨好。所以我在筹款的当儿,曾静悄悄的溜走,到咖啡厅喝茶休息,结果被同学发现,怒气冲冲当面骂了我一顿。结果无奈之下,我又被迫踏上那痛苦的‘旅程’!
不久之后,我发现并不是人人都没有人情味的,有的社会人士还会主动捐钱。
因此,我在筹款活动中学到了三件事:
第一、在这社会上并非人人都是冷漠的。
第二、很多事情未去尝试是不会知道结果的,凡事 都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第三、想要在这社会上求生存,就要学会察言观色。总之,这次的筹款活动中,让我在待人处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 刘实宏-

“筹款活动的第一天,我到巴生百家利附近的茶餐室筹款,心里好害怕,但是我还是鼓起勇气开口,让我发现我自己终于成长了。记得我在Kota Kemunung筹款的时候,遇见了两位先生。其中有一个听不懂华语,要我用英语和它沟通。由于我的英文语言掌控得不是很好,结果当众被他们酸了一阵。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我得到了一个教训,也得到了成长的机会,我知道英文很重要。”
- 王校杰 –

“筹款当中一定会有酸甜苦辣,要得到甜就首先要接受苦。每一个人都会有过失败的经验。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
- 黄文健 –

“我非常得紧张,感觉心都要蹦出来了。不过,当老爷爷说独中应该支持,并且拿出十令吉给我时,我发现筹款并不难。虽然在筹款结束前一天,恰好是汽油涨价的时候,我被七八个社会人士痛骂了一顿,但是我知道要有礼待人。”
- 杨启豪 -

“我真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出外筹款!” - 孙恺介 -

“酸:512四川发生大地震,社会人士都捐给四川,不捐给学校,真心酸!
甜:虽然亚洲天灾多,但是我们还能为学校筹得大笔的款额,为校增光。
苦:放假还要到外面去筹款,休息的时间变短了。”
- 郑伟国 -

“筹款活动训练了我的胆量。” - 黄顺兴 –

“朋友教会我如何向人开口卖金砖,我发现自己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口才有进步了,即使人家骂我,我也不会害怕了。”
- 沈伟杰 –

“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不但为学校解决经费问题,也提升了我自己的不足。”
- 陈凯彬 –

“接触了外面的世界,让我懂得人情事故。” - 曾柿升 –

“我学会跟人家讲话,沟通,我成长了。” - 覃哲良 –

“虽然很辛苦,又挨骂,但是看到成绩,真开心,先苦后甜,值得。”
- 颜康达 –

“筹款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有心,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 冯伟邦 –

“第一次到甲洞筹款时,我遇到了一位乞丐。他衣服肮肮脏脏,手中拿了一张十令吉的中华金砖,迎面向我走来。他要我以五令吉的价钱买下金砖,再以十令吉转售出去。我没去理会他就走了。谁知我走到哪他跟到哪,阴魂不散。正当一位社会人士掏出钱包给我十令吉时,那乞丐突然跑了过来,抢走了善心人士手中的十块钱,匆匆的逃跑了。我呆在当场,眼泪不由自主的从眼眶流下。善心人士又再掏出十令吉给我。”
“我遇到开心的事也不少。在巴生海鲜楼筹款时,我的偶像温力铭竟然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而且还捐了钱,让我筹得更有劲。”
“除此之外,我还遇到李忠育老师和朋友聚餐。他帮我说服同桌的朋友捐钱。结果,又有五十令吉的收获。”
“筹款期间真的很累,不过我还是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 林家伟 -

孩子的收获满满,验证了教育在生活中去实践,教师们还有哪些不努力付出,不求进步的理由呢?

学生(景福)的作品《谈孝亲敬老》

上个星期,我的学生景福交来了一篇文章—《谈孝亲敬老》,我深深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

“孝”这个字是由“子”和“老”二字构成,表示为人子者,必须善待老迈的双亲。乌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难道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就没有孝亲之情吗?

其实,小时候的我们就有如一张白纸,是父母耐心地填上了一笔一画,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父母千辛万苦地从此小就把我们抚育成人,他们的恩情深似海,做孩子的,一辈子都还不清。假如我将父母置之不理,视父母为累赘,没有尽到反哺之心,那我们便是不肖之子,简直比禽兽都不如了。像此类不孝之辈,将会处处受人奚落,使他们没有容身之地,从而不能有所作为。反之,能饮水思源,孝亲敬老的人,便会受到尊敬与推崇。

另一方面,我们敬老,不但是因为他们的年纪比我们大,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有很多地方如待人处事都值得年轻的一辈向他们学习;他们的金玉良言可指示我们一条向前迈进的道路。

孝亲敬老的方法很多,如我们做子的或晚辈的都必须接受父母或前辈的教导,对他们要有礼貌,洁身自爱。百行孝为先,所以,做子女的应尽回奉养的基本孝道。

不过,孝亲敬老,固然是好,但我们却不应该愚孝愚敬,盲目地听从父母或老前辈的话,或把他们的嘱咐当着军令一般。因为他们非圣贤,难免会犯上过错,所以他们的话并不定是对的。有很不合理的事若不满,我们应加以反对,但应做到不致于与父母闹翻的地步,这可通过心平气和的洽谈去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孝亲敬老是一种美德,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它。

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一个学生的故事

拿起小延的历史报告《我的家》,躺在沙发上细细的品味,发现小延在报告中写下了这样的感想:

“我觉得我与家人的生活是幸福的。一个幸福的家庭不一定是要拥有大的房子,拥有许多财富,拥有许多物品,只要过着温饱的生活,住得舒服,过得快乐,这样就已经算是很幸福了。”

“身为长子的我,必须懂事,懂得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孝顺妈妈,懂得感恩。在学业方面,我的成绩必须是优秀的,好让妈妈骄傲。在人格方面,我必须做个乖孩子,做个有用的人。在学术方面,我必须有优越的表现,可让妈妈光荣。每天看见妈妈这么辛苦去卖食物赚钱,也都是为了我……因此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能让妈妈失望,不能白费妈妈的心血,不能做些令他伤心的事……”

“身为大哥哥的我,必须有好的榜样,必须指导妹妹,照顾妹妹。由于他们还小,我不能轻易让他们受伤害。我也不能拥有一些坏习惯,不然他们就会有样学样……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否则以后就难改了。”

……

是什么原因让小延要比和自己同年的同学对自我的期许更高呢?

是家庭的不完满、家里的经济负担让孩子必须背负着比一般人更大的压力?抑或是孩子体会到单亲家庭的“幸福”得来不易,所以更应该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

看了小延的报告后,我发现小延的懂事固然让我安慰,但也让我心疼,担心。毕竟他比别人更早熟,要承受更多的内心包袱:学业上,他要求是优秀的;做人方面,要乖巧、听话;学术方面则必须有优越的表现……表面上看起来,小延好懂事,好乖巧,应是师长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然而,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是否更应该专注学生的心智发展是否成熟,他对自我的期许和要求是否过高?他是否背负过重的心理压力而喘不过气来?周遭现实环境又是否影响并剥夺了孩子在求学过程中的那份应有的纯真?

我个人认为,教师适当的对学生在生活上的关心是有必要的。当然,家长和老师,甚至是辅导老师,更应该相互的配合,时时刻刻对孩子的注意和关怀,哪怕是句简单的嘘寒问暖的话语,肯定会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的顺利。

2008年11月28日星期五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雪隆八独中运动会第二天的下午,当我经过报到处前的广场,赫然发现本校一对高中男女同学----小阳和 小雪,穿着校服,双双躺在大理石上,他们一面谈心,一面带着耳机,听着时下流行歌曲,非常的投入,陶醉,对于来来往往的人群视若无睹。我认为他们的“睡姿”太不雅观,忍不住走向前,告诉他们:“同学,这是公共场合,你们是否可以换个地方……”

“我们这样有错吗?”

“不是,我是希望你们能了解,这是大庭广众的地方,被其他人看了,不是太好……”

“这有什么不可以,他们不爽不要靠过来啦……”

“老师,只要我们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我当场错愕了一阵。哀哉!学生的人品在今时今日这个讲求功利的社会里,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在这个五花八门的花花世界里可说无奇不有,教师除了必须与时并进赶上潮流,还要懂得面对时下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过强,不懂得严以律己,尊重他人的国家未来主人翁。

目前的时代不同了,社会似乎病了,教育环境不同了,人心也变了;令人隐忧的事,很多学生迷失了方向,只关心眼前的享受,在人际关系上不懂得学习彼此的尊重。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如何能有效的沟通?

老师又该如何和这一类叛逆性特强,一副你奈我如何的青少年沟通?往往是有“沟”无法“通”,代沟却是越来越深,愈来愈大。

现今社会风气的败坏,青少年纪律的沦落其实已经是教育工作者每一天睁开眼后最具挑战性的功课。

这也事实说明,中学生在自律的过程中是不能自主的,乏力的。他们不知不觉的朝向自我放肆,名目张胆或暗地里向校规,法律作出挑战,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片含糊的自大和自卑感滞留在心中。他们忽略了别人的存在,一味的以为我们是甜蜜的一对,多么的让人羡慕,这种抱持着“爱情+吃喝玩乐+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中学生”之看法的中学生,是多么的可怕!

俗话说:管秩序易,教好书难。时间的投资,感情的投资……教师疲于应付,心力交瘁,但是老师绝不能就此气馁,放弃。

我深信没有当过老师的人,永远也无法了解老师心里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写此文章,只希望出自“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情,能唤回热爱教育工作者对时下中学生生活一点点的关怀与注意。

从新纪元风波看独中发展

从新纪元风波看独中发展 *

近来董总的内部风波再次透过各大媒体大事报导,对于关心华文教育者无不感到担心,毕竟此事不尽早平息,不但对新纪元的业务发展造成影响,甚至对全国独中的发展构成相对不良的后果,。
本个人深深感受到:独中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彼此间的配合与信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求同存异,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上。
近一二十年来,各独中内部假使发生董家教或行政管理层的不协调,学校的招生计划必定深受其害,间接导致教师流动性愈大,甚至无法安心工作。
因此,当各独中不落人后提出“教改”的呼声,唯恐自己落在教改的后方时,我认为,某些独中在落实此计划前,往往忽略了行政层的架构组织是否能互相的信赖、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协调和合作,贯彻执行工作的教师又是否能理解校方委托种种任务的目的。一个处处充满温馨,谐和的工作环境,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领导对处理教育工作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指挥、命令,只有我讲,没有你说的低层次上。我想强调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内部的不协调,就有如一列出了问题的火车头在双叉火车轨道上,要带领身后的班底往哪一个方向,在没有共同的信念,彼此互相信任的基本基础下,朝向前方的这一条道路,必定走得艰辛,付出的成本与代价更大。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颜秉玙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师范教育》中指出:注重教师情意发展的师范教育,强调教师个人价值与态度的发展,以及人际之间的情感与技巧,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增加教师的自我认识及对他人的了解,另一是改进教师人际关系的能力。所谓自知始能知人,自重始能重人。研究显示,教师对于自己的情感与信念,会影响他们对学生及同事的工作。
我们常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虽然人人在处理事情上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甚至是上百种,上千种的解决方式。然而,实际问题是,一个组织团队的行政单位理念不一致,在教学办活动的理念上无法有效转化为行动,甚至事前策划,事中无法协商,事后随随便便的检讨,敷衍了事,来年再改进,如此的行政文化如果继续延伸,独中的教育又如何取得突破性的变革呢?也有人说,问心无愧,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果真如此?事实是同僚之间的士气不但不能获得提升,而且彼此间的猜疑,互不信任,怨气愈来愈重,在“群龙无首”的前提下,各做各的,完成任务了事。所以,独中行政人员应建立在一个彼此能相互谅解、能沟通、与同伴分享经验、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科学工作方法的大前提之下。
再者,21世纪的今天,独中教师所面对的挑战是愈来愈多,也更艰巨。教师一方面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一方面在考试分数的压力下,如何达到两全其美的方式,对教师而言显得困难重重,教师因为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包袱,对于本身的职业所带来的心情感受肯定是痛苦而非快乐的。当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却常抱怨每天重复毫无新意的教学工作,把教师工作看作简单的劳动,把自己当作“能干的教书匠”,一份普普通通的职业,对于教育的使命与认知不足,常埋怨环境不佳,压力过大。
总而言之,当今独中所面临的挑战不单是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清晰,具体的目标,也不再是学生没有明确的自我发展方向、不懂得自主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内部的联系,有事好商量,塑造一个团结、齐心协力的团队,是现今从事独中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去营造的。

*已发表在《星洲日报•言路》2008年10月2日

日新独中家长交融日的省思


日新独中家长交融日的省思*

“爸妈,你们爱我,我也爱你们。”
“孩子,我们爱你。”

“ 妈咪为了我,从小把我交给保姆照顾,我非常感恩她……感恩她这十多年来养育,又把我送进独中就读……最近照顾我的保姆因为患了癌症逝世,这件事让我领悟了一个道理: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珍惜我身边的人……感恩大家,感恩妈咪。”

“妈,我平时常跑出去打电子游戏机,我答应你学校考试的这两个星期,我会待在家里好好读书,准备考试。”

“我常在家和妈妈顶嘴,我现在不再和她顶嘴了……”
“不,应该是少顶嘴,把顶撞妈妈的次数减到最低……”

“虽然XX已经转换学校了,但是她今天还是和我们相聚在一起。当时她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决定转学,校方为她找了赞助人,但是她告诉我们,在自己还有能力解决问题时,应该靠自己……”

……

听了日新独中J2C学生对父母的感恩话语,我坐在家长席中,发现鼻头酸酸的,眼泪开始不停的往下流……

我发现足足有十多年了,自己不曾听过学生向父母最直接,最真挚的感恩话语……

我发现好久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动过……

我发现学生如果懂得时时感恩家人、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人……即使课业成就普普通通,踏入社会后其待人处事一定是成功的……

我告诉自己:成人成才,先育人后教书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哪怕是第一个六 年,第二个六年……

我告诉家长,孩子的成长在今天得到验证了。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除了要求孩子在学习成绩的进步,但是更重要的是育人部分。在短短两个小时的一个聚会,我们看到了孩子在学习的成长过程,学会了关心他人,了解他人的感受,甚至积极面对人身,珍惜生命,这不是更值得我们欣慰的吗?

我提醒自己:教育的工作是细水常流,我们可以把孩子当着待起飞的风筝,我们设法让他们起飞,一起跑,结果他们掉了下来,一次,两次,三次……大家都喘不过气来……我们为他们不停的调整、修补、鼓励、改善, 期待他们展翅高飞的那一刻。终于,我们看到他们升上蔚蓝的天空了,这才发现需要更长的线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突然间,就在线断了的那一霎那,发现他们独自在空中遨游,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飞翔,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时候才是真正大功告成,完成使命的时刻了。

因此,在这过程当中,我们或许会听到:

“老师,你偏心,你都不关心我!”

“老师常常骂我,更本是在针对我嘛!我讨厌他!”

……

你的学生曾经多少次这样向你抱怨,发泄心中的不满? 哪一天我们的孩子(学生)长大后才能体会并且明白教育工作者的用心?

我会告诉学生:

我在乎你,疼你,所以才会不厌其烦,喋喋不休地问你功课做了吗?交了吗?

我疼你,所以才能容忍你在上课时偶尔打瞌睡,作业一拖再拖,甚至于你把作业抄一遍就好了。

我疼你,所以才能谅解你忘了值日工作,再利用上课前五分钟让你把值日工作完成。

我疼你,所以才不停的提醒你要带眼识人,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交朋友还是要小心的好。

我疼你,所以才会让你从错误中学会承当责任,才会由得你绊倒跌下、受伤、失败。

我疼你,所以才会不介意你就是你,而不是我心目 中的你。

最重要的是,我在乎你,疼你,所以才会对你说“这样不行,那样不可以”,即使我知道你会生我的气。

*已经发表在《独中教育通讯》第42期,2008年7月。

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社区关怀:“施比受更有福”

社区关怀:“ 施比受更有福”
2008年11月12日(星期三)早上八点半,初二黄班37位男同学,在班导师黄华佐及随队老师陈源生的陪同下,把准备好的饼干、米粉、快熟面、美禄、三合一咖啡、麦片等干粮一一搬上巴士,浩浩荡荡前往云顶山脚下乌鲁音的雪兰莪家庭援助协会,开始一天的户外教学活动。
雪兰莪家庭援助协会(Persatuan Bantuan Keluarga Selangor):成立于1988年,初期创办目标在于为残障人士、智障儿童与老人等不幸者提供援助。所提供的援助包括为贫困者及不幸者供应粮食及医药护理等,助援对象包括了原住民在内。近年来,该组织成立了一所永久性会所,名为公主福利之家(Puteri Sayang Welfare Home),收容了约七十五位残障人士及老人。
从老同学文强取得该中心的基本资料后,我决定了今年的户外教学活动地点。带领这一批大男生到老人院及残障福利中心之前,我希望学生能发挥彼此的博爱心与同情心,学习关怀他人,领悟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并且学会惜福,时时抱持感恩的态度。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从家里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干粮,大家爱心满满。我告诉他们:“施比受更有福”,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


此活动获得了同学的支持,大家陆续的把干粮带来学校,堆满了整个办公桌。

除此之外,在我申明以个人的名义捐献RM200给该机构的同时,班上同学竟然也不落人后,一致决定把今年全校筹款第二名的奖励RM750全部捐出。于是我凑足RM1,000 ,大家开开心心诚恳地做善事,造福不幸的一群。

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完成“施比受更有福”户外教学活动。

八点早上,同学们同心协力把干粮搬到底层大厅,准备出发。

整装待发前,先拍些纪念照:



来, 笑一个,拍张全家福

8:30a.m.,准时出发咯。



路途中,聊聊天、玩乐、 唱唱歌、睡觉......




中途,孩子看到了椰树,非常的兴奋......


富骏:“老师,我没看过椰子长在树上哦……”

欣赏山谷下美丽的风景......




在椰树下留下“倩影”




老师,欺负您一下……

接着,继续赶路。

十点三十分,终于到达目的地。
施赠干粮,捐款给相关组织。


做义工。




参观过程,禁止拍照。

最后,写感想……

同学的感想:

郑富骏:我们要感恩,父母把我照顾到那么大,所以我们长大要照顾父母。要感
恩,报恩。

陈凯彬:一开始到达的时候,这里的负责人蛮好的,很好相处。这里的人大多
数都好像有点残障,虽然和平常的人有点不一样,不过有的却很温柔。
虽然有的会不时大喊大叫的,我也不清楚为何他们会这样,应该是想和
我们沟通吧。可是我不明白他在表达什么。这里的人多数为华人,还有
些印度人。他们各有自己的床,活动空间也很大。我还看到有些残障
人士在听着摇滚乐。

郑伟国:我觉得他们很可怜,父母不要他们,有的却是孩子不要他们的双亲。
这里的人都有一些残缺,他们不但不会乱打人,还会主动过来和人握手


洪国顺:我最难忘的就是当我看到一个可怜的老人。在这里还有一些人会跳舞。
我有手有脚,但还是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们。现在才知道,我是个很幸福
的小孩。

赖伟聪:当我看到他们时,我对他们产生了同情心,他们都很高兴因为我们的到
来。他们彼此之间相处得很好,没有吵架,有东西会一起分享。我一定
会好好真惜身边的人。

李家豪:我看到他们的时候,心里又伤心又害怕,因为我觉得他们都好可怜。看到
他们心里真不是滋味,明明可以得到快乐,却有多么的伤感。所以我以
后一定会珍惜一切,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会孝顺父母。因此我要谢
谢我的父母没有抛弃我,我爱他们!

张河成:经过这次的户外教学,我了解到做一个人最重要是知富惜富,珍惜自己现在
所拥有的。

苏振骏:这次的户外教学教会了我要珍惜生命,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家人。另外
我们也必须关心残障人士。

郑有纹:看到那里的残障人士,我才发觉我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想想为何之前的我
会身在福中不知“富”呢?真是感触良多啊!

颜康达:我为他们感到可怜因为他们都没有了家人,他们有的不是没有家人,而是
家人或孩子不要他们了。所以我感恩父母把我养到那么大,所以我以后
要照顾父母。

曾柿升:看到他们的不幸,我觉得我真的很幸福。我终于知道,我们必须珍惜眼前
的一切,也要对家人负责。

陈元洲:看到了他们,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地读书,我觉
得他们在这个地方很孤独,其中两个被关在房间里,因为他们会攻击人
家。我知道我们必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陈长庆:来到这里看到这些人,我很幸运自己有一个家。
我觉得我有一个很温馨的家,
我懂得了要珍惜身边的人和家人。

曾智豪:我觉得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在这里我学会了珍惜。我为他们感到不幸
因为他们被家人留在这里。从中,我觉得我们已经很幸福,所以我们要
知福,惜福,珍惜每一刻。我们也要常常来关心他们。

詹天胜:看着他们,我觉得我好幸福......

陈荣晔:这次的户外教学之后,我想我很幸福,我不会再做错事了。我会好好的做
人,长大后我会帮助他们。

孙凯介: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能出生在一个完整的家。我希望那些残缺的
人可以活得很快乐。同时也希望多些人去关怀他们。我一定不会把妈妈
送进老人院,因为我看见里面的人很可怜。

郑发扬: 我以后一定不会把我的父母送到这里。

周怀颖:这一次我们办的户外教学的活动是去“Ulu Yam”的老人院及残障中心参
观,Ulu Yam是在云顶山角附近的地区。到了那里我感觉有一些小小的害
怕,那里的人有的被铁链绑着,我觉得他们很可怜,因为他们被家人遗
弃,所以我们算是很幸福的人了。

王校杰:这次是我第一次来老人院。到了那里,老师请院长带了一些老人出来陪我
们拍照。过后我们就进去参观,里面的人他们都很恐怖,怕他们会跳出
来咬我。

黄树炎:我第一次来这种地方,真的很怕。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大多数是精神有
问题。开始的时候很怕,但过了一阵子我就不怕了。里面大多数是华
人,有的还会跳舞。今天的我有一点点的勇敢。

林家葳:看到了那里的人我真的是百感交集。他们都是一些神经病患,轻者会胡言
乱语,重者则会打人。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关心我
的爸爸妈妈,所以我要珍惜。

林家伟:当我看到他们,我觉得有点心酸。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本来这次
来时要做义工的,但是因为已经有人做义工了,所以我们不用做。我意
识到了我们必须惜福知足,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沈伟杰:我的感受是他们很可怜。有的是父母抛弃了他们,有的是儿子不要了他
们,他们都很可怜。

陈德晖:我来到残障人士及老人院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除了一些身体上的残缺,
其他都和我们一样。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神经病患者。他
们在这里有许多朋友,院长和一些热心人士陪伴着他们。我觉得他们真
的很可怜,我们这些幸福的人真是不知福啊!


徐志良:我第一时间就是觉得他们很可怜,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痛苦。我发现我们
之前都不懂得珍惜,如果我住在这里两天,我一定会疯掉。经过这次,
我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一本地理作业簿的启示


一本地理作业簿的启示

天阳,我班的地理干事,一个能文能武,资质很高的学生,个性活泼好动,是班导师、科任老师及同学眼中的好学生, 按理说应该是深得大家的欢心才是。但是我却发现他活动太多,老是无法完成我托付给他的基本任务,例如我请他把班上同学的作业簿拿到办公室,他却把作业簿放在课室,隔天下课时才拿到办公室,然后没有交代就走了……我终于了解这个人人称赞的乖孩子,欠缺责任感。

于是我告诉他,我在乎他做事的态度,更在乎他对每一件事是否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四月初,天阳代表学校参加了学联排球赛和篮球赛。

四月中,天阳带了最高的荣誉回来学校,大家为他高兴,为他喝彩。

四月尾,班上同学在交作业时告诉我天阳的作业簿不见了……

我非常诧异,为何事隔一星期后天阳才发现作业簿不见了,为何他不亲自来找老师,为何他要同学帮他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何他没有告诉老师同学在他出赛的时候,是否把作业放在课室内而弄不见了呢?

五月二日的早上,天阳亲自拿了一封信给我,并且拜托我回家后才可以打开信件来看,看着他一脸诚恳的模样,我立刻答应他的要求,并乘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告诉天阳我想和他谈谈。我告诉他,作业簿不见了应该想方设法解决。他提出了他的苦衷:经济负担过重,因为一本作业簿需要十令吉左右。于是,我当面向他承诺,如果他在期末考的地理科考获超过70分,我将送他一本全新的作业簿。

回家后,我打开信件,里面写着:
亲爱的华佐老师:
老师,对不起,在我做干事时,没有尽自己的责任,让你失望了。不过希望老师能给我最后一次机会,我会把每项作业做好,统考考获B等或以上,这是我的诺言,希望您能原谅我……
其实我非常喜欢上你的课,我很开心,因为你有很多话题跟我们讲。
最后,我还是想跟您说声对不起,谢谢。


祝:身体健康



天阳 上
1/5/2008

期末考后,天阳地理科虽然考获八十一分的佳绩,但是他却自动自发买了一本新的作业簿。( 原来在我监考时,他忘了带铅笔,他要求我借一枝铅笔给他,如果期末考考试成绩扣除选择题分数后未达到70分,那么他将主动买一本新的作业簿。结果他失败了。)

或许有人会问,小事一桩,需要耗费这样的精神和时间吗?
我很肯定,这是值得且有意义的,虽然这场师生拉锯战,很耗时、很累,甚至可能过程中会引起一些误解,但最终都达到了双赢,不是吗?

的确,老师在处理这样的个案,手法可以五法八门。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指出,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不要动不动就说人家这种方法使用,那种方法落后。方法是艺术,因此没有对错之分,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形式单一,其生命力就越容易衰竭。应该是各种色彩,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之花都奇争斗艳地开起来才好。

所以,天阳的个案中,我们或许可以不加理会,要学生重新购买一本作业簿,也可以直接了当买一本送给学生。但是,学生除了在校学技能,增长知识之外,在这个机会教育中,我希望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事情,要懂得自己去面对,要勇于面对问题,克服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总之,尊重差异,赏识在其中。这是对教育工作者莫大鼓舞的一句话啊!行政人员尊重人,关怀人,相信老师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心态,老师难道会不奋发向上,更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吗?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压力,是前进的动力

压力,是前进的动力
小胖,一个从国中转到独中就读的乡下小孩。去年因全年总平均没有达标,校方给予机会参加年终的课业辅导后仍然无法升班,今年被安排在初二黄班( 初二黄班是学校办教育有史以来,唯一由四十个男生组成的一班,其中包括了今年才加入这个大家庭的五个插班生。年龄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则是十五岁)。
由于基础弱,学习上常常跟不上科任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小胖常常向家长抱怨在校课业压力太大。但在篮球场上却生龙活虎,行动敏捷,丝毫看不出他有任何竞赛压力。家长因为生意业务而奔波忙碌,把孩子送到学校寄宿,听到孩子申诉压力太大,连忙拨了个电话到校,要求老师帮帮忙,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否则自己无法专心工作,赚钱养家。
上课的时候,小胖总以人有三急,找机会出去透透气。功课不是随随便便应付科任老师,不然就索性不交,看科任老师奈他如何。
段考成绩出炉时,小胖总平均只得了二十分左右,他再以压力太大为理由,私自回家了,母亲对孩子的要求也“唯诺是从”。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小胖到办公室来找我,告诉我家长到校为他办理转校手续。我尝试与家长做最后的沟通,希望为了孩子的将来,是否要再三考虑。父亲还是以生意忙碌,无暇理会孩子的生活和课业为借口,最后更以孩子喜欢,高兴就好了,坚持为孩子办了离校手续。
第二天夜晚,忽然接到孩子父亲的电话,拜托我向校长要求,再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经过再三的了解,才发现孩子的姑姑、堂哥、堂姐等人在家召开家庭会议,数落为人父母亲漠视孩子的教育,不会关心,只是一味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过度的溺爱,以致于孩子从国中转到独中,再从独中转到国中,兜兜转转几回,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父亲无奈之下,决定把孩子的监护权交给姑姑、堂姐和班导师……


最后,小胖还是转回国中……


这件事让我反复思考,孩子的教育过程出现了哪些问题?

莫非学校教育出现了状况?
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卡尔威特,父亲在他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中,强调家庭应该成为孩子的乐园,但是这并不意识着对孩子的放纵。他说:“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只重视孩子的身体,他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然而,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病夫,懦夫。这种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
我发现,家长为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自我锻炼的机会。
我深信:成功是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现今孩子往往在学习的过程遭受一点的挫折就放弃,不然就责怪大环境给予的压力过大,长辈的要求过高,却忽略了做事的最基本原则:坚持。孩子为了逃避问题,不想动脑筋解决自个的难题,于是找了一堆的借口,把矛头指向他人。家长在爱子心切的心态下,于是顺着孩子的意,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却漠视了孩子应学会担当责任的态度。
反之,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秉持着坚持,打不死的精神,一时的失败和挫折,造就了教师不断求进步,去发掘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回家吧!




孩子,回家吧!


听听孩子的心声
傍晚时分,收到班上骏凯同学传来的电话讯息:我想过了……我受不了这个家庭了……我这次走了我再也不回这个家……明天我也不想去学校了……不用再为我操心了啦……谢谢您两年来对我这小鬼的关心和照顾……

长期以来,骏凯深深觉得放学回家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四面墙,爸妈忙着工作,早出晚归,当儿子外出读书玩乐,爸妈回家休息,一天见面的时间甚至没有超
过两个小时。哥哥则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兄弟俩话不投机,只有一个印尼女佣服侍着他的生活起居。他感觉孤单、寂寞、害怕,渐渐的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爸妈亲生的孩子。他从一个活泼开朗 孩子,转变成沉默寡言,不与父母沟通交流……新年期间,父母亲拿了八天的假期准备带一家大小到中国旅行,骏凯拒绝参与,他宁可到同学家或者选择参加学校的新春活动。

妈妈的心声
不久,我又接到了孩子母亲的来电:老师,我不会教我这个孩子,他给我惹了太多的麻烦,为什么他做错事,还对我发脾气,而且还向我撒谎……平时要他帮忙顾店,他就说我们父母偏心…..为什么他可以说他不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他就不能体谅我们用心良苦……为什么他不能听话一点……为什么他说我不疼他……为什么我和他讲话,他就是静静不出声……为什么……为什么……

一连串的为什么,有如炮弹式的面向着我而来……

爸爸的狠话
黄老师,你告诉我那个臭孩子,他要是今晚不回家,叫他永远都不要再回来了……

我意识到骏凯与父母亲长期压抑着的不满情绪,正面冲突正式爆发了……

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的华人社会中,类似骏凯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在金钱挂帅的现实社会中,为人父母者为了让家人有更舒适的生活而打拼时,往往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便一味的谩骂孩子,指责子女不懂事。的确,孩子的不懂事,常让父母痛心。不过,如果父母亲不从冲突中退出,而是一直维护着长辈的自尊与尊严自居, 问题肯定无法解决,反而会弄巧反拙,亲子关系越来越糟。

因此,建立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是维系孩子与父母亲感情的最佳方法:

一、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让孩子自觉到他是被爱的
忙碌的家长在孩子患错时切忌以警告、责骂、处罚等消极的方式以达到导
正或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要知道孩子之所以做出违人常规的事情,往往是希望引起父母亲对他的注意,肯定他的存在,千万别因此感到厌烦、愤怒,直接或间接的与孩子起冲突。若可能的话,暂时忽视其行为,把负面的淡话减到最低,在和谐友善的气氛时和子女谈话;停止所有的批评,仔细聆听,不给予任何主观评价他的想法,适度的关心,让孩子了解父母尊重他们,真正关心他,愿与他们共度难关,并且想知道其问题所在。当然,在这一个过程中,父母肯定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加足耐性,毅力来观察和运用适宜有建设性的策略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二、爱他,就要说出来
想想看,你多久没有对孩子使用爱的话语、爱的行动呢?当孩子做了一

件让你感到窝心的事时,要及时赞美并强调其优点和天分,让他知道你对他的
表现很满意。如果子女出现良好行为时都获得父母的鼓励,孩子必然时时刻刻
都能看到、感觉到、听到家长对他的鼓励和肯定。在学习爱人与被爱当中,父
母安慰孩子的懂事,孩子也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这岂不是达到双赢的效果?

我们常问:“ 现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教。”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往往为了孩子或学生的问题而深感挫折,也越来越难了解孩子的内心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不过,我始终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再大的阻碍,千万不可以放弃对孩子的爱。

后记:那一夜,我与骏凯取得联系,急忙驱车前往与他会面。远远的,我看到他背着背包,蹲在路边,一面在抽泣着。我请他上车,与他长谈。最后,他终于答应让我载他回家。下车时,他回头告诉我 :“ 谢谢你老师,你说得对,还是家是最温暖的。” 回家的路途中,我发现夜晚的天空好美,我拨了个电话回家,告诉爸妈我过的很好,很想他们……

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志良因纪律问题主动退学,离校前他写了一封信给我: (个案1)

To:黄老师
老师,您是我认为教我班最友善的老师,很少看你生气。我很喜欢你,你的课时我都尽量不睡觉。每次您讲我不对的地方的时候……我真的有尽量去改变,但总是有心无力。
昨天第一堂的课,我没带笔,也没带课本。我没笔是因为笔不见了,原本来学校时想跟陈妈妈买的,但我忘了。我承认忘了是我的错。我没课本因为我把课本放在家兴同学旧家,我每天早上都要去他家拿书,但是这几天我老是睡迟了。昨天,我又睡迟了……希望老师谅解。我听辅导老师说你对我将离开学校的事感到可惜。唉,没法,很多……不,是太多老毛病我改不到,有人说:死性不改。我不是不想改,真的,只是很难……但我记得你的吩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祝:
身体健康


志良 上
2008年7月5日

(个案 2)
黄老师,请原谅我,这句话我想对您说很久了。在今年(2008年)我犯了很多错,只有黄老师不断的给我机会,一直的劝导我,帮我。
2月16日,我无照驾车到校,撞到了路墩。我当时很紧张,还欺骗校长说是我哥哥驾车发生意外。傍晚七点左右,黄老师打了电话给我,我还是不承认是我驾车。黄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你。”当时,我心里有数。第二天早上,我向老师承认了这一件事。结果被校方记了两个大过。
这件事发生后我跟父母吵架,还离家出走,只有黄老师知道这件事,还好他赶过来开导我,当时已经晚上11点多,最后我听了他的劝告,回了家。
8月8日,我又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作弊。我不想再欺骗一直帮我的班导师, 我向训导主任承认我的过错,结果被记了一个大过。训导主任要父母亲到校面谈,要不然开除我。但是爸妈不想到校也不理我,最后,还是班导师出面到我家和爸妈说说,家人终于肯到学校来。
老师,谢谢你的帮忙,请你原谅我犯的错误。


启豪 上
2008年10月16日

备注:有关启豪离家出走一事,见《孩子,回家吧!》一文。

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我们愿意成为孩子忠实的聆听者吗?
我愿意给他们机会吗?
我愿意为孩子付出更多吗?
我愿意给自己机会学习吗?
魏书生老师说:“人不应该在一个位置上跌两次跤,意思是改及时汲取教训,及时分析失误 的原因,及时改正,不在一个问题上犯两次错误。事实上,人常常在一个位置上跌两次或更多次跤。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一个错误,常常一犯再犯。”
所以,当志良和启豪主动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我深信孩子是愿意自我改变的,他们是自发性的想改变的,然而因为家人的不谅解,孩子显得无助。我往往把孩子的犯错,当作是他们要引起我对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他相信老师,希望老师给予他更多的援助时,我们岂能袖手旁观呢?
其次,调解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是我目前努力去实践的教育工作重点。毕竟现今孩子与家人的关系常出现代沟问题,要由孩子去改变父母亲的想法与态度是不容易的。我个人认为,老师作为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努力去开拓的一环,虽然过程中并不容易,也不简单。
总的来说,教育的工作者最大的挑战与收获不在于学会处理学生事务,解决学生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自我的提升,把“学会”转化为“会学”,不断的培养自己对学习的热忱,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并且把学习到,掌握到的要点加以消化、探讨、分析及了解,进而归纳并能够有系统的加以类别,以供他人参考或借鉴。故在漫长的教育道路上,我们的真心、用心、认真和积极投入的态度,必然会使更多的教师把他的“职业”转化为他的终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