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压力,是前进的动力

压力,是前进的动力
小胖,一个从国中转到独中就读的乡下小孩。去年因全年总平均没有达标,校方给予机会参加年终的课业辅导后仍然无法升班,今年被安排在初二黄班( 初二黄班是学校办教育有史以来,唯一由四十个男生组成的一班,其中包括了今年才加入这个大家庭的五个插班生。年龄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则是十五岁)。
由于基础弱,学习上常常跟不上科任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小胖常常向家长抱怨在校课业压力太大。但在篮球场上却生龙活虎,行动敏捷,丝毫看不出他有任何竞赛压力。家长因为生意业务而奔波忙碌,把孩子送到学校寄宿,听到孩子申诉压力太大,连忙拨了个电话到校,要求老师帮帮忙,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否则自己无法专心工作,赚钱养家。
上课的时候,小胖总以人有三急,找机会出去透透气。功课不是随随便便应付科任老师,不然就索性不交,看科任老师奈他如何。
段考成绩出炉时,小胖总平均只得了二十分左右,他再以压力太大为理由,私自回家了,母亲对孩子的要求也“唯诺是从”。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小胖到办公室来找我,告诉我家长到校为他办理转校手续。我尝试与家长做最后的沟通,希望为了孩子的将来,是否要再三考虑。父亲还是以生意忙碌,无暇理会孩子的生活和课业为借口,最后更以孩子喜欢,高兴就好了,坚持为孩子办了离校手续。
第二天夜晚,忽然接到孩子父亲的电话,拜托我向校长要求,再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经过再三的了解,才发现孩子的姑姑、堂哥、堂姐等人在家召开家庭会议,数落为人父母亲漠视孩子的教育,不会关心,只是一味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过度的溺爱,以致于孩子从国中转到独中,再从独中转到国中,兜兜转转几回,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父亲无奈之下,决定把孩子的监护权交给姑姑、堂姐和班导师……


最后,小胖还是转回国中……


这件事让我反复思考,孩子的教育过程出现了哪些问题?

莫非学校教育出现了状况?
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卡尔威特,父亲在他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中,强调家庭应该成为孩子的乐园,但是这并不意识着对孩子的放纵。他说:“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只重视孩子的身体,他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者成为社会上的恶棍。然而,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病夫,懦夫。这种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无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三方面并举。”
我发现,家长为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自我锻炼的机会。
我深信:成功是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现今孩子往往在学习的过程遭受一点的挫折就放弃,不然就责怪大环境给予的压力过大,长辈的要求过高,却忽略了做事的最基本原则:坚持。孩子为了逃避问题,不想动脑筋解决自个的难题,于是找了一堆的借口,把矛头指向他人。家长在爱子心切的心态下,于是顺着孩子的意,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却漠视了孩子应学会担当责任的态度。
反之,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秉持着坚持,打不死的精神,一时的失败和挫折,造就了教师不断求进步,去发掘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