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2008年:初二黄班的回顾


2008年初,我受校方行政单位的委托,毅然接下初二黄班的班导师。这一个班级共有44人。
此班的最大特色是清一色皆男生,而且个个超龄。年纪最大的是17岁(1人),最小的则是15岁(28人),其余的是16岁,共有15人。
其中共有28人是2005年本校在籍的特辅班学生,被标榜为学习程度弱,难教的一群。他们是:
1、覃哲良
2、曾智豪
3、詹天胜
4、周怀颖
5、黄树炎
6、冯伟邦
7、颜康达
8、赖伟聪
9、李楚廷
10、李家豪
11、林家伟
12、林耀坤
13、林凯旋
14、黄顺兴
15、徐志良
16、沈伟杰
17、苏振竣
18、孙凯介
19、陈荣岳
20、陈德晖
21、陈元洲
22、郑伟国
23、郑祥健
24、郑富骏
25、郑发扬
26、叶政志
27、杨启豪
28、陈勇航
另外,其中5位插班生(他们是:刘实弘、黄建胜、陈长庆、陈凯彬和王校杰)也大有来头,个个都是因纪律问题被友校开除,只好转换环境。其中一个已经转换了两所独中,在被开除的友校被记了六个大过。更有者因贩卖摇头丸被学校开除只好另寻他校就读。
再者,共有21个同学曾经留过级。
学习路上我和你
所以这一年以来,我带着这一批学生跌跌撞撞的走过来,酸甜苦辣,五味杂成肯定是有的,但我还是抱持“公鸡”带小鸡般的心境,战战兢兢的完成我的使命。我深信我的收获必定也不少。
要如何让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均衡发展,进而达到办学宗旨的前提下 ,班导师 的确要费尽心思,想方设法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以下是本人在今年教学与带班过程的小小心得,也当做我今年来的工作总结,写得零零碎碎,希望大家不啬指教。
谈到此班学生,科任老师常常给予的评语不外是程度差、难教、学习态度不佳……毕竟,学生的基础弱,无法满足老师内心的期许,于是不时就会以二黄班与前段班(所谓的好班)相比较,我班学生也因为如此在学习上挫败感就越大。举个例子:国文、数学和英文科任老师因学生在上课时爱打瞌睡,不专心听课,最后索性有不进班上课的情形发生。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一面安抚老师的情绪,一面要求学生写写学习病历,当中我发现学生都能自我反省,真实的给老师回馈:
元洲:老师,不是我讨厌你,而是我更本听不懂,我努力在听,就是不明白。
发扬:我发现很多A、B、C……符号,但是我从小就不认得它们,我觉得这
些符号和我有仇。
家伟:老师,我学习国文和英文的能力都很慢,所以我跟不上你的教学速度。
伟聪:我一直听不懂,所以越听就越爱睡,不是我不喜欢老师。
家豪:请老师不要走出课室。我们不是不要听课,是因为我们的小学基础弱,
希望老师能了解。
政志:我觉得国文和英文都是我的死对头,我想认识它们,它们就是不欢迎
我,因此我才会在上课时打瞌睡……
文健:我就是因为基础太差才会进入这一班,老师应该知道我们的程度啊,不
要动不动就生气走出去。
振竣:我成绩好的话就不会在这一个班级了,老师不应该拿我们和好班来比较!
柿升:老师,我是从特辅班上来的,成绩本来就不好,小学又没学好国文和英
文,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凯介:老师,你骂得再多,我也不懂如何才能学会国语,因为我就是不会,我
都不知道哪些句子是什么意思,文章更不用说啦……
……
我收集了资料,深刻觉得这些学生无法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诀窍,也发现他们学习上无法坚持或持续长久。于是,我把资料转交给科任老师,希望在两者之间的沟通上能取得谅解,共同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黄松奎校长时期,我曾经在上华文课后,另外挪出10-15分钟为我班学生教导数学,经过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发现同学都能把一些基础内容逐渐掌握。)

我们的目标: 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均衡的发展
虽然学生在智育的发展上不尽理想,但是我却肯定这一班的小瓜在德育、体育、群育、美育和劳育的学习上是有进步的:
在2008年筹募教育基金比赛中,这一群小孩共筹得RM62,025.21,荣获全校第二名,孩子的收获满满(有关学生筹募教育事宜,见《我看见孩子的力量 》。
)而且有4位同学挤入30大名单内,其中包括:
1、 林家伟:第五名(筹得款额为RM26,550)
2、 杨启豪:第七名(筹得款额为RM10,001.99)
3、 林家葳:第十五名(筹得款额为RM5,669)
4、 颜康达:第二十七名(筹得款额为RM4,060)
在此活动中,我班也获得额外RM750的奖励。在学期末时,我带领他们到残障福利中心去从事社区关怀活动,孩子毅然决定全数的奖金捐献出去。
伟邦告诉我:“老师,你常告诉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希望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虽然学习程度差,老是让人家瞧不起,但是我们却认为书读得不好,做人却不能失败。我们虽然无法升班,但你时时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是听进去的。”
我听了倍感窝心,所谓“后段班”孩子的学习可能不是立即让大家看到成效,但孩子内心的改变却是一点一滴的在累积,一点一滴在转化。
在运动反面,我班同学也取得不俗的表现。其中班级篮球赛荣获了冠军,中华行、常年运动会中,个人和团体也获得许多奖项。孩子们说:“我们尽力做到最好了。”我告诉他们:“在课业学习上,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有运动场上拼搏的精神,坚持到最后一刻,不是吗?其中,林耀坤和张河成参加了5000公尺项目。虽然两人身形肥胖,而且包办了最后两名,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跑到终点线。”


张河成(左图)和林耀坤(右图)在5000公尺的项目中,坚持到底,冲向
终点线。

班级辩论赛中,初二黄班让许多人大铁眼镜,过关斩将,淘汰了初三红B队与初二蓝班,窜进决赛。虽然决赛中输本班输给了初三红A队,但李家豪凭着个人突出的表现,荣获最佳辩论员(此外,李家豪在华语演讲比赛中也荣获安慰奖。)可说是虽败犹荣,非常难得。
我常告诉同学,在校学会听说读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学会听,学会讲,更要听懂,说明白,让人家听明白你在说什么。演讲、辩论赛就是最好的磨练机会之一了。反之,得不得奖并不重要,应问问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有收获吗?得失心千万不要太重。
我曾经碰过这样的情形:
一早在办公室埋头苦干,原以为又是美好一天的开始,哪知同事陆陆续续到校后,原本宁静的办公地方,顿时热闹了起来。
“XX老师,你是科组长,昨天的华语诗歌朗诵决赛成绩你有什么看法? ”
平时忙得连作业都无法改完的A老师挑起了新一天的话题。
“是啊!你教的理科班学生没有挤入前三甲?”B老师插嘴道。
……
大家似乎对这个课题很有兴趣,有人提高了声量说道:“这一次的比赛竞争激烈,很难决定,明年必须多派两个老师去当裁判比较好……”
“对咯,XX老师的孩子表现那么好都没拿到冠军……”
……
虽然上述的事情,可能是饭后茶余的话题,不必计较,但我个人对于此事却有几点看法:
(一)、教孩子学习尊重裁判的最终决定: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教育学生“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努力付出,对最终成绩应保持平常心看待。但如果老是也在事后打报不平,发表高见,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二)、不要心中内定优胜的人选:有哪一种比赛,老师的孩子一定是最好的?有哪一种竞赛,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一定是要给予冠军头衔?内心已经内定的比赛成绩是我们应该铲除,也是长久以来必须改变的劣根性。试问,那一些默默耕耘的学生,是否受到基本公平的对待?对这些孩子心灵成长又是否健康呢?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任重道远,有待大家一起配合、努力去实践。学生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多有点耐性,对所谓的后段班学生多一些关心与关爱,必定会发现他们有成长和进步。学生留级也好,退学也罢,在他们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时,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打拼,他们都会有所领悟和体会的,加油吧,各位同道们!为自己,也为了学生。

备注:上学期班上共有4位同学主动退学,他们是:李楚廷(农历新年后家长直接从宿舍把孩子接回家,已转入当地国中,尚未办理离校手续)、黄国伟、黄顺康(此两人为表兄弟关系,因偷窃同学的手提电话被记过处理,家长毅然决定为孩子转换环境) 和黄文健(见《压力,是前进的动力》)。下半年期末考后,黄建胜、刘实宏(于下半年结伴到友校殴打同学,被校方勒令退学)和杨启豪(参考《我能孩子做些什么》及《孩子,回家吧!》。此孩子后来因在期末考时作弊,最终被勒令退学)因纪律问题而一一的离开了校园,诚属可惜。学期末,初二黄班剩下37位同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