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2008年:初二黄班的回顾


2008年初,我受校方行政单位的委托,毅然接下初二黄班的班导师。这一个班级共有44人。
此班的最大特色是清一色皆男生,而且个个超龄。年纪最大的是17岁(1人),最小的则是15岁(28人),其余的是16岁,共有15人。
其中共有28人是2005年本校在籍的特辅班学生,被标榜为学习程度弱,难教的一群。他们是:
1、覃哲良
2、曾智豪
3、詹天胜
4、周怀颖
5、黄树炎
6、冯伟邦
7、颜康达
8、赖伟聪
9、李楚廷
10、李家豪
11、林家伟
12、林耀坤
13、林凯旋
14、黄顺兴
15、徐志良
16、沈伟杰
17、苏振竣
18、孙凯介
19、陈荣岳
20、陈德晖
21、陈元洲
22、郑伟国
23、郑祥健
24、郑富骏
25、郑发扬
26、叶政志
27、杨启豪
28、陈勇航
另外,其中5位插班生(他们是:刘实弘、黄建胜、陈长庆、陈凯彬和王校杰)也大有来头,个个都是因纪律问题被友校开除,只好转换环境。其中一个已经转换了两所独中,在被开除的友校被记了六个大过。更有者因贩卖摇头丸被学校开除只好另寻他校就读。
再者,共有21个同学曾经留过级。
学习路上我和你
所以这一年以来,我带着这一批学生跌跌撞撞的走过来,酸甜苦辣,五味杂成肯定是有的,但我还是抱持“公鸡”带小鸡般的心境,战战兢兢的完成我的使命。我深信我的收获必定也不少。
要如何让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均衡发展,进而达到办学宗旨的前提下 ,班导师 的确要费尽心思,想方设法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以下是本人在今年教学与带班过程的小小心得,也当做我今年来的工作总结,写得零零碎碎,希望大家不啬指教。
谈到此班学生,科任老师常常给予的评语不外是程度差、难教、学习态度不佳……毕竟,学生的基础弱,无法满足老师内心的期许,于是不时就会以二黄班与前段班(所谓的好班)相比较,我班学生也因为如此在学习上挫败感就越大。举个例子:国文、数学和英文科任老师因学生在上课时爱打瞌睡,不专心听课,最后索性有不进班上课的情形发生。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一面安抚老师的情绪,一面要求学生写写学习病历,当中我发现学生都能自我反省,真实的给老师回馈:
元洲:老师,不是我讨厌你,而是我更本听不懂,我努力在听,就是不明白。
发扬:我发现很多A、B、C……符号,但是我从小就不认得它们,我觉得这
些符号和我有仇。
家伟:老师,我学习国文和英文的能力都很慢,所以我跟不上你的教学速度。
伟聪:我一直听不懂,所以越听就越爱睡,不是我不喜欢老师。
家豪:请老师不要走出课室。我们不是不要听课,是因为我们的小学基础弱,
希望老师能了解。
政志:我觉得国文和英文都是我的死对头,我想认识它们,它们就是不欢迎
我,因此我才会在上课时打瞌睡……
文健:我就是因为基础太差才会进入这一班,老师应该知道我们的程度啊,不
要动不动就生气走出去。
振竣:我成绩好的话就不会在这一个班级了,老师不应该拿我们和好班来比较!
柿升:老师,我是从特辅班上来的,成绩本来就不好,小学又没学好国文和英
文,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凯介:老师,你骂得再多,我也不懂如何才能学会国语,因为我就是不会,我
都不知道哪些句子是什么意思,文章更不用说啦……
……
我收集了资料,深刻觉得这些学生无法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诀窍,也发现他们学习上无法坚持或持续长久。于是,我把资料转交给科任老师,希望在两者之间的沟通上能取得谅解,共同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黄松奎校长时期,我曾经在上华文课后,另外挪出10-15分钟为我班学生教导数学,经过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发现同学都能把一些基础内容逐渐掌握。)

我们的目标: 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均衡的发展
虽然学生在智育的发展上不尽理想,但是我却肯定这一班的小瓜在德育、体育、群育、美育和劳育的学习上是有进步的:
在2008年筹募教育基金比赛中,这一群小孩共筹得RM62,025.21,荣获全校第二名,孩子的收获满满(有关学生筹募教育事宜,见《我看见孩子的力量 》。
)而且有4位同学挤入30大名单内,其中包括:
1、 林家伟:第五名(筹得款额为RM26,550)
2、 杨启豪:第七名(筹得款额为RM10,001.99)
3、 林家葳:第十五名(筹得款额为RM5,669)
4、 颜康达:第二十七名(筹得款额为RM4,060)
在此活动中,我班也获得额外RM750的奖励。在学期末时,我带领他们到残障福利中心去从事社区关怀活动,孩子毅然决定全数的奖金捐献出去。
伟邦告诉我:“老师,你常告诉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希望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虽然学习程度差,老是让人家瞧不起,但是我们却认为书读得不好,做人却不能失败。我们虽然无法升班,但你时时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是听进去的。”
我听了倍感窝心,所谓“后段班”孩子的学习可能不是立即让大家看到成效,但孩子内心的改变却是一点一滴的在累积,一点一滴在转化。
在运动反面,我班同学也取得不俗的表现。其中班级篮球赛荣获了冠军,中华行、常年运动会中,个人和团体也获得许多奖项。孩子们说:“我们尽力做到最好了。”我告诉他们:“在课业学习上,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有运动场上拼搏的精神,坚持到最后一刻,不是吗?其中,林耀坤和张河成参加了5000公尺项目。虽然两人身形肥胖,而且包办了最后两名,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跑到终点线。”


张河成(左图)和林耀坤(右图)在5000公尺的项目中,坚持到底,冲向
终点线。

班级辩论赛中,初二黄班让许多人大铁眼镜,过关斩将,淘汰了初三红B队与初二蓝班,窜进决赛。虽然决赛中输本班输给了初三红A队,但李家豪凭着个人突出的表现,荣获最佳辩论员(此外,李家豪在华语演讲比赛中也荣获安慰奖。)可说是虽败犹荣,非常难得。
我常告诉同学,在校学会听说读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学会听,学会讲,更要听懂,说明白,让人家听明白你在说什么。演讲、辩论赛就是最好的磨练机会之一了。反之,得不得奖并不重要,应问问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有收获吗?得失心千万不要太重。
我曾经碰过这样的情形:
一早在办公室埋头苦干,原以为又是美好一天的开始,哪知同事陆陆续续到校后,原本宁静的办公地方,顿时热闹了起来。
“XX老师,你是科组长,昨天的华语诗歌朗诵决赛成绩你有什么看法? ”
平时忙得连作业都无法改完的A老师挑起了新一天的话题。
“是啊!你教的理科班学生没有挤入前三甲?”B老师插嘴道。
……
大家似乎对这个课题很有兴趣,有人提高了声量说道:“这一次的比赛竞争激烈,很难决定,明年必须多派两个老师去当裁判比较好……”
“对咯,XX老师的孩子表现那么好都没拿到冠军……”
……
虽然上述的事情,可能是饭后茶余的话题,不必计较,但我个人对于此事却有几点看法:
(一)、教孩子学习尊重裁判的最终决定: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教育学生“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努力付出,对最终成绩应保持平常心看待。但如果老是也在事后打报不平,发表高见,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二)、不要心中内定优胜的人选:有哪一种比赛,老师的孩子一定是最好的?有哪一种竞赛,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一定是要给予冠军头衔?内心已经内定的比赛成绩是我们应该铲除,也是长久以来必须改变的劣根性。试问,那一些默默耕耘的学生,是否受到基本公平的对待?对这些孩子心灵成长又是否健康呢?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任重道远,有待大家一起配合、努力去实践。学生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多有点耐性,对所谓的后段班学生多一些关心与关爱,必定会发现他们有成长和进步。学生留级也好,退学也罢,在他们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时,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打拼,他们都会有所领悟和体会的,加油吧,各位同道们!为自己,也为了学生。

备注:上学期班上共有4位同学主动退学,他们是:李楚廷(农历新年后家长直接从宿舍把孩子接回家,已转入当地国中,尚未办理离校手续)、黄国伟、黄顺康(此两人为表兄弟关系,因偷窃同学的手提电话被记过处理,家长毅然决定为孩子转换环境) 和黄文健(见《压力,是前进的动力》)。下半年期末考后,黄建胜、刘实宏(于下半年结伴到友校殴打同学,被校方勒令退学)和杨启豪(参考《我能孩子做些什么》及《孩子,回家吧!》。此孩子后来因在期末考时作弊,最终被勒令退学)因纪律问题而一一的离开了校园,诚属可惜。学期末,初二黄班剩下37位同学。

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动力+鸡精:谈阅读与学习

阅读,是非常轻松写意的一件事,而好的书籍却是贵重的珍宝。
有人情绪低落时,需要书籍的慰籍,让生命在更迭起伏,风风雨雨的过程中走得更扎实,更稳健。它使我们的心灵和智慧受到鼓舞,帮助人们从生活的泥沼中爬出来。所以,读书愈多,精神就越健壮而且勇敢。
法国伏尔泰曾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故有人把书籍当作是最佳改造灵魂的工具。它是智慧的钥匙,就好像是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滋补着身上每一个器官的养料,使一些人博学多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管爱书人是持着什么心态去阅读……
我喜欢把书籍当作是最好的朋友。当工作上遇到瓶颈时,花些时间阅读,翻翻书籍,它成了随时在我近旁的顾问官,也是我忠诚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更是我培植智慧的工具。
但是,我更爱学习。唯有透过学习,才能让我的教育工作走得更远,更久,它肯定对我的人生过程造成一定的改变和影响力。不是吗?当我们被校务压得喘不过气,被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问题纠缠不清时,是否觉得好累,无力感呢?那一刻是不是好想立刻就放弃呢?然而,孤军作战或个人的学习,偶尔难免会感觉孤单沮丧,因此最佳的方法是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鼓励,甚至找一班志同道合的学习者(与各独中学科老师的交流、培训进修都是很好的机会),彼此相互的扶持与勉励,如此一来,虽然在通往成功之路前进时,常被面对的“路障”、“崎岖不平”、“凹凸”的路绊倒;纵使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鼻青脸肿,但我们仍然走得踏实。故学习路程越持久,学习的过程必能洋溢着愉悦和欢乐的心情啊!
我这十多年的教学,常会自觉体力已经大不如前,病痛也愈来愈多, 往往会有有心无力之感。不过,保持着“再学习”的心情,却是唯一不变的事实,毕竟人生在每个阶段,每个经历之后,一定会有新的想法、新的点子、新的领悟、新的观点的产生?因此,学习就如习武,无时无刻的练习与复习,活学活用,那么它的价值在“行动”中获得了升华,也只有在行动后才能改变结果,对吗?
总之,阅读仅仅是向我们的大脑提供原料,唯有思考实践才能把知识变成养料,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学习,却滋润人的心房,让人容光焕发,让人更肯定自己,让你的未来更充满斗志!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我看到了孩子的力量

家伟(右一),我班的筹款高手

证严法师说:“一个孩子,能影响一家人,若教师把孩子教好,也间接教育了他们的家庭。社会祥和安定的根本之计,在于教育,不论现在的社会如何,只要教育工作做得好,未来的社会就有希望!”
所以,2008年5月17日至6月9日的筹款活动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当我收到班上同学许许多多的心得报告,回家细细品味着报告的内容时,内心情绪的波动是随着孩子的筹款心情点滴起伏不定。这一些最直接,最真心的内心告白,反映出中华学子在筹款活动中的甜酸苦辣,冷暖滋味;学生意志力的磨练,面对培养挫折的能力,一一展现在在我的眼前。
看着学生一个个的真情告白,深深感动,就如王校长说的:“中华有你真好!”的确,教育需以务实为重,身体力行中,可改变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每一个生命皆有他的潜力,这是人人皆有的本能,教师们应多鼓励孩子发挥他们的潜力,开发他们无限的本能。
还记得家伟在筹款期间,我向他拿了一包三天未曾洗过的脏衣服回家清洗。那令人作呕的衣臭味,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老师付出的可以更多,更多,更多……
6月7日的夜晚,家伟住在我家,半夜时,我发现他喃喃自语,走到床边仔细一听,他说:“先生,对不起,打扰一下,我是巴生中华独中的学生……”那一夜,我很感动,但也辗转难眠……

以下是学生一步一脚印,自我锻炼磨练,并从筹款活动中自我成长学习,激发潜能,顽强意志的心情写照……

“记得去年母亲因为筹款的事与外公吵架。妈妈担心外公骑着老铁马帮忙我出外筹款而发生意外。所以我下定决心今年的筹款活动要靠自己。在我‘牙尖嘴利’之下,爸妈终于点头答应让我出外筹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伟坚强的意志,敢于和说英语的社会人士沟通,就是因为他,让我在这一次靠自己力量的筹款运动中,破了个人的纪录,筹得RM2,240。”
“班导师说过,只要你学习开口说话,就有机会;没有开口,就没有人肯捐钱了。”
- 叶政志 –

“今年的筹款破了历年来的纪录,真令人开心。会有那么好的成绩,都是老师和同学的努力,所以只要大家团结合作没有做不到的事。”
- 陈长庆 –

“和朋友一起出外筹款时,我觉得好累,因为我们得低声下气向社会人士筹款,而且还要看他们的脸色,不好运还得挨别人一顿骂,真是吃力不讨好。所以我在筹款的当儿,曾静悄悄的溜走,到咖啡厅喝茶休息,结果被同学发现,怒气冲冲当面骂了我一顿。结果无奈之下,我又被迫踏上那痛苦的‘旅程’!
不久之后,我发现并不是人人都没有人情味的,有的社会人士还会主动捐钱。
因此,我在筹款活动中学到了三件事:
第一、在这社会上并非人人都是冷漠的。
第二、很多事情未去尝试是不会知道结果的,凡事 都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第三、想要在这社会上求生存,就要学会察言观色。总之,这次的筹款活动中,让我在待人处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 刘实宏-

“筹款活动的第一天,我到巴生百家利附近的茶餐室筹款,心里好害怕,但是我还是鼓起勇气开口,让我发现我自己终于成长了。记得我在Kota Kemunung筹款的时候,遇见了两位先生。其中有一个听不懂华语,要我用英语和它沟通。由于我的英文语言掌控得不是很好,结果当众被他们酸了一阵。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我得到了一个教训,也得到了成长的机会,我知道英文很重要。”
- 王校杰 –

“筹款当中一定会有酸甜苦辣,要得到甜就首先要接受苦。每一个人都会有过失败的经验。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
- 黄文健 –

“我非常得紧张,感觉心都要蹦出来了。不过,当老爷爷说独中应该支持,并且拿出十令吉给我时,我发现筹款并不难。虽然在筹款结束前一天,恰好是汽油涨价的时候,我被七八个社会人士痛骂了一顿,但是我知道要有礼待人。”
- 杨启豪 -

“我真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出外筹款!” - 孙恺介 -

“酸:512四川发生大地震,社会人士都捐给四川,不捐给学校,真心酸!
甜:虽然亚洲天灾多,但是我们还能为学校筹得大笔的款额,为校增光。
苦:放假还要到外面去筹款,休息的时间变短了。”
- 郑伟国 -

“筹款活动训练了我的胆量。” - 黄顺兴 –

“朋友教会我如何向人开口卖金砖,我发现自己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口才有进步了,即使人家骂我,我也不会害怕了。”
- 沈伟杰 –

“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不但为学校解决经费问题,也提升了我自己的不足。”
- 陈凯彬 –

“接触了外面的世界,让我懂得人情事故。” - 曾柿升 –

“我学会跟人家讲话,沟通,我成长了。” - 覃哲良 –

“虽然很辛苦,又挨骂,但是看到成绩,真开心,先苦后甜,值得。”
- 颜康达 –

“筹款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有心,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 冯伟邦 –

“第一次到甲洞筹款时,我遇到了一位乞丐。他衣服肮肮脏脏,手中拿了一张十令吉的中华金砖,迎面向我走来。他要我以五令吉的价钱买下金砖,再以十令吉转售出去。我没去理会他就走了。谁知我走到哪他跟到哪,阴魂不散。正当一位社会人士掏出钱包给我十令吉时,那乞丐突然跑了过来,抢走了善心人士手中的十块钱,匆匆的逃跑了。我呆在当场,眼泪不由自主的从眼眶流下。善心人士又再掏出十令吉给我。”
“我遇到开心的事也不少。在巴生海鲜楼筹款时,我的偶像温力铭竟然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而且还捐了钱,让我筹得更有劲。”
“除此之外,我还遇到李忠育老师和朋友聚餐。他帮我说服同桌的朋友捐钱。结果,又有五十令吉的收获。”
“筹款期间真的很累,不过我还是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 林家伟 -

孩子的收获满满,验证了教育在生活中去实践,教师们还有哪些不努力付出,不求进步的理由呢?

学生(景福)的作品《谈孝亲敬老》

上个星期,我的学生景福交来了一篇文章—《谈孝亲敬老》,我深深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

“孝”这个字是由“子”和“老”二字构成,表示为人子者,必须善待老迈的双亲。乌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难道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就没有孝亲之情吗?

其实,小时候的我们就有如一张白纸,是父母耐心地填上了一笔一画,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父母千辛万苦地从此小就把我们抚育成人,他们的恩情深似海,做孩子的,一辈子都还不清。假如我将父母置之不理,视父母为累赘,没有尽到反哺之心,那我们便是不肖之子,简直比禽兽都不如了。像此类不孝之辈,将会处处受人奚落,使他们没有容身之地,从而不能有所作为。反之,能饮水思源,孝亲敬老的人,便会受到尊敬与推崇。

另一方面,我们敬老,不但是因为他们的年纪比我们大,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有很多地方如待人处事都值得年轻的一辈向他们学习;他们的金玉良言可指示我们一条向前迈进的道路。

孝亲敬老的方法很多,如我们做子的或晚辈的都必须接受父母或前辈的教导,对他们要有礼貌,洁身自爱。百行孝为先,所以,做子女的应尽回奉养的基本孝道。

不过,孝亲敬老,固然是好,但我们却不应该愚孝愚敬,盲目地听从父母或老前辈的话,或把他们的嘱咐当着军令一般。因为他们非圣贤,难免会犯上过错,所以他们的话并不定是对的。有很不合理的事若不满,我们应加以反对,但应做到不致于与父母闹翻的地步,这可通过心平气和的洽谈去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孝亲敬老是一种美德,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它。